【尊嚴】
江蘇常州淹城動物園因為債務糾紛
經費被課扣的情況下
將園內飼養的家驢活生生丟入老虎的展場
驢子在掙扎30分鐘後痛苦死去
影片被散佈到網路上引發廣大討論及爭議
所以今天就來說說
在現代動物園中
投餵活食是必要的嗎?
開頭直接說結論
「不必要」
接下來
將分為5點跟各位說明
為什麼不必要
甚至應該說得避免
1. 營養方面:
在營養需求方面,大多數情況下,動物園不需要為了動物健康選擇活體餵飼,未經處理的生肉、血可能含有許多細菌與寄生蟲,對於平時吃慣嚴格品管肉品的動物園動物來說,反而可能有健康上的疑慮。這也是動物園通常不會餵食豬肉的原因,處理不完善的生豬肉帶有旋毛蟲(Trichinella spiralis),容易引發下痢甚至造成呼吸困難,因此動物園一般都選擇餵食雞、牛、羊、馬的肉來維護動物健康。
※經提醒,有些蛇類需要新鮮的內臟供應來確保健康,但缺乏經驗者可能導致蛇隻受損,這部分操作除了將活鼠脫頸後再送入之外,也可以考慮讓經驗者在後場進行免去遊客牴觸。總之辦法是人想出來的,見招拆招正是動物園工作者的重要職責。
2. 動物福利方面:
很多人可能認為投餵活食,對於食肉獸而言是一種「激勵」,讓他們的精力有地方發洩,是符合動物福利的做法,但卻忽略了動物在過程中受傷的可能,國外動物園就發生過做為活餌的小白鼠將一窩蛇全搞死的大事件,而迴避了受傷的風險後,習慣圈養環境的動物可能也不期望活餌型式的餵食,也曾經發生過老虎被活鱒魚嚇得半死,連水池都不敢靠近的案例。再來,上面這些想法都忽略了「獵物」的福利,做為活餌的動物在死前需要經歷難以想象的焦慮、緊迫、痛苦,甚至食肉獸拙劣的狩獵技巧會將這一段時間無限延長,而這些是牠們原本所不必經受的,「死的有尊嚴」,是動物福利的重要體現,在連殺豬都講究迅速無痛的時代裡,又有什麼理由強迫動物做為活餌呢?
3. 動物行為需求方面:
看慣自然記錄片的人可能會說,肉食動物在野外都要經過捕獵才能獲取獵物,在動物園內飽食終日只會變成懶洋洋的病貓,但這邊需要釐清的是,「動物園並非野外」,再怎麼仿效自然仍有其極限,將大自然每天上演的那一套直接照搬到動物園顯然是不合適的,動物園內大多數動物在「保育」職能方面,承擔的工作是「保種」而非「放歸」,要實現讓動物回到原棲地的目標需要相當久的時間,園內動物並不急需這方面的技能。而因此保留的活動量,將通過行為豐富化的型式來消耗,比如休士頓動物園的羊肉船、北京動物園的肉用滑索以及許多動物園都有進行的「與老虎拔河」,通過這些方式,遊客將可以在較適當的情況下欣賞野生動物的力與美,理解行為背後的意義,而不是一位的追求「仿野生」。
4. 管理方面:
除了上面說過的健康疑慮、受傷風險之外,投餵活食可能帶來許多管理方面的問題,比如挑嘴的園內動物吃不乾淨,屍體在展區內腐爛生蛆,必須額外清理、遊客見狀開始投餵動物,展區內四處都是遺留的包裝袋之類的。但這都還算是小事,有研究指出,狩獵這一殺戮行為,會激發食肉獸體內的潛在因子,看到會動的東西就想方設法加以攻擊,即便有「串籠」也難以保證員工的安全,使得訓練停擺、人心惶惶。雖然該實驗沒有足夠的案例證實他們的假說,卻也提供我們一個訊息──動物園不需要投餵活食。
5. 動物園傳遞訊息方面:
再來就是給民眾的觀感問題,動物園是闔家遊憩的場所,並不是古羅馬的鬥獸場,即便排除其他一切因素,生命在眼前消逝的感覺並不是每個人都有辦法接受,動物的焦慮、痛苦會傳達給情感豐富的人,對作為教育設施的動物園而言,這樣的結果顯然與期望給予的不同,因此任何園內進行的活動,都需經過數不清的評估作業才能付諸實行,欠缺考慮的做法只會造成錯誤訊息的散播,像這次案例中,據說就是董事的專斷獨行,並未支會動物園領導,但中國動物園的領導大多也都是公家指派,缺乏相關專業,唯有從上到下,專業與不專業,園長到遊客,整個社會一同監督動物園,動物園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效益。
一定很多人覺得
動物園每天都在出事
成天說要避免要進步
乾脆關一關不就解決所有問題
但我想說
引發這樣的爭論
也是動物園存在的理由之一
假設今天沒了動物園
誰會來關心驢子的福利、老虎的福利、遊客的福利和他們背後數不盡的錯綜路網?
就算有關心的人
也沒有合適的管道去了解、去討論
只會令這方面的鑽研停滯
就像上面說的
「整個社會一同監督動物園,動物園才能真正發揮應有的效益」
唯有了解才有關心
動物園的存在
正是讓人們主動思考這些問題的理由
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─
圖片來自:
https://www.pinterest.com/pin/571535008940069601/
Bronx zoo
http://iansvivarium.com/forum/viewtopic.php?t=204